高铁热背后的冷思考
武广高铁开通一年多,旅游市场如坐“过山车”,先扬后抑,大起大落。沿线城市和景区,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。据报道,时隔一年,“高铁热”急速退烧,广东去武汉的游客下降八成。东湖磨山在高铁初开时一天最多接待广东高铁团90多个,现在每天仅有一两个。而广东韶关在去年“井喷效应”之后,今年继续大幅增长,韶关丽宫国际温泉度假区六月份客流量同比增长一倍以上,客源主要来自湖南高铁团。
高铁对旅游市场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,不少城市和景区对此并没有做好准备。就城市旅游和景区营销而言,重点应关注以下三方面:
首先是市场结构变化。高铁使大规模旅游人口得以在省际和城际之间快速流动,破解了旅游发展区域不平衡的难题,给沿线城市和景区带来新的机遇。高铁还打破了客源地和目的地的传统定义,一个城市既可以是客源地,也可以是目的地,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。比如武汉,过去是旅游集散地,现在是旅游目的地,还是华中地区的旅游客源地。
二是出行方式的选择。高铁和地铁(轻轨)“双轨相连”,构成一站式的大容量捷运系统。跟传统的火车旅游和自驾游相比,高铁明显具有环保、通畅、跨度范围大、舒适度高等优势,使区域旅游转向跨区域旅游,区域市场转向跨区域市场。在未来,旅游目的地的概念,不再是一个景区、一条线路、一个城市,而是大范围、大跨度的一个旅游区域。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,将会超越景区竞争和城市竞争。旅游目的地营销也日益变得重要。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,北京、上海和广州的游客出行方式选择,在2010年出现了自驾游大幅下降、轨道交通大幅上升的市场变化。
三是旅游观念更新。高铁颠覆了传统的旅游时空观,旅游半径不再以公里计算,而是以时间决定。这个时间,不仅是高铁时间,还包括跟行游比相关的其他时间,如出门到高铁车站、从高铁车站到景区的时间。这就涉及到交通接驳、信息咨询和公共服务等问题。在这方面,韶关和清远的做法令人称道。韶关在高铁车站设立了多条旅游专线直通各大景区。清远在城市入口处建设了功能集成化的大型游客中心,投资规模超过两亿元,总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,在国内旅游城市中堪称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