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赤壁九宫山的自然景观与景点介绍
风车口也叫“大风口”,位于铜鼓包之西,距云中湖7.7公里,海拔1400米,九宫山至森林公园公路横跨风车口。大风车口宽约2000米;小风车口宽约30米,风更大。由于东西两面断崖耸立,形成剪刀叉形状的谷口,大陆南北气流为高山所阻,交汇于此山峰岔口,因而一年四季,天天 都是疾风呼啸。游人在此,常常难以站立,总觉得好像有一百台电风扇在对着你齐吹,日夜流云过风,如同新疆昆仑山有名的大风口――阿里拉山口。这里南边视野极为开阔,可远眺赣中,遥望华夏南天,赣北群山,犹似大海波涛,在你脚下奔腾起伏。
风车口顶部为30米宽的山脊,北边下方是十几里长的幽谷石垅沟,南坡下为石船,是神话传说中的水将军与逆龙大战之地,至今有一巨大的山峰如船,为水将军所斩,那只逆龙要“把江西造成海,湖广立洲城”,最后被水将军降伏。向下步行一个多小时即是小九宫,再前方是温汤温泉。
雪海翠园
风车口旁边的山坡峰谷,都堆积着雪白的沙子,夏日游人到此,会惊得目瞪口呆,以为是下了厚厚的“六月雪”。若有云雾弥漫,就像到了海滨,这片雪海里,长着许多低矮的青松,远望江西修水白沙山如同雪龙飞舞。由于风车口风大之故,这里的植物甸化,满山青松像一朵朵翠花,开放在茫茫雪地上,总是可爱的童年,好像永远都长不大。这些大自然的小盆景,点缀得那么优美,把这里的扮成一个别具一格的盆景园。白沙在碧翠的青松掩映下,显得更加雪白,青松在白沙的衬托下,显得更为翠绿。雪海涌翠,白浪扬波,好一片天下难觅的雪海翠园!
尼姑石
尼姑石与和尚石正在风车口至古老庙的群龙吸水前方。这两块耸立在树林上的奇石,高约丈余,一上一下,状如人形,正向上奔跑,相距百余米。前者为尼姑石,它身向前倾,如披衣御风。胖和尚在下紧追不舍,此景叫“和尚赶尼姑”。更为奇妙的是,在古老庙与和尚石、尼姑石之间,还耸立着另一巨石,高约7米,上大下小,形似火炬,像一尊清秀观音,在庙前严肃看守,不准动了凡心的和尚、尼姑回庙,真是巧夺天工,天然成趣。还有一个神话故事,说从前云关半山有座和尚庙,一天,有个上山的尼姑路过云关和尚庙歇脚,不小心把帽子丢在庙里,和尚发现后急忙拿起帽子追赶送还,尼姑发现和尚追赶,怕他起心不良,这样你追我赶,恰被张道清发现,他认为不成体统,有辱仙家风范,于是他略施小术,用定身法让尼姑和尚都变成了两个小石峰。而位于公路上的另一个岩石则叫“道士解劝”,那长在嘴上的一棵小树如同一撮胡子呢[1]。
姊妹松
姊妹松为两株并立的松树,一松如姐,亭亭玉立,一松如妹,妩媚多姿。
清代诗人在《怪松坡》诗中云:“雪埋关下坡,寻常松子落。缩颈话尧年,云杪双朵鹤。”怪松坡也叫狮子坪,距九宫镇6.8公里,为入九宫门户。这里满坡泉水如琴叮当弹唱,奇石遍布,状如龙飞虎跃,富有山野情趣。以前,有棵高十丈的“万年松”植于汉代,老枝纷披,横枝十亩,云根仙骨,婆娑如车盖。屈曲似蟠龙,虬须上竖,无风时披其微枝,浑身皆动,风起则怒涛万顷,形神俱怪,故名“怪松坡”,曾建来鹤亭于古松下,鹤之依松,松之招鹤,性相感而相招。可惜这棵万年松,后来毁于雪压。如今,怪松坡是游人登山必经之路,这里的奇枝怪石,天然成趣。数百棵奇松历经浩劫,或砍或烧或炸或遭雷劈雪压,
仅留下几十棵怪枝奇杆的怪松和有“特异功能”的珍奇之松,树龄都在350年左右。当年受封的“五大夫松”已无踪影,明朝诗人孟养浩在《圣松坡》诗中叹惜:“怪松坡上怪松无,虚忆当年五大夫”。如今,“老怪”归天,“新怪”出生,成为国内罕见的“怪松世家”。世代繁衍不息,也许是怪松坡下有一位神秘的怪松之母吧!站在华英如盖的迎客松下,远远就可望到一对抱头盘膝的“姐妹松”
古崖洞
古崖洞,人称“陶姚仙洞”,是九宫八景之一。它背靠笔架山,前临喷雪崖,洞外有突兀巨石,在清晨和傍晚时,片片飞云,时隐时现,阵阵迷雾,若即若离,鸟从头上过,云在脚底飘;有时,缕缕云烟直灌入古洞深处,萦绕不散。洞内有汨汨清泉,如将一枚硬币置于水中,硬币便在水面漂浮旋转。人们传说,
唐朝李世民杀了胞兄李元吉,当了皇帝后,李元吉的陶妃和姚妃就逃到九宫山下界牌村,陶妃生下李元吉的遗腹子阿宝,将他寄养在一老太婆家,然后和姚妃来到这个石洞里安身修道,十八年后双双跳下万丈深渊。据志书记载,过去陶姚洞,还有石床、石案、炼丹炉、捣药臼等物。现在已不复见,只有那一线泉水长流不断。
怪松坡
怪松坡在九宫山的半腰,是进入九宫山的门户。
清代诗人在《怪松坡》诗中云:“雪埋关下坡,寻常松子落。缩颈话尧年,云杪双朵鹤。”怪松坡也叫狮子坪,距九宫镇6.8公里,为入九宫门户。这里满坡泉水如琴叮当弹唱,奇石遍布,状如龙飞虎跃,富有山野情趣。以前,有棵高十丈的“万年松”植于汉代,老枝纷披,横枝十亩,云根仙骨,婆娑如车盖。屈曲似蟠龙,虬须上竖,无风时披其微枝,浑身皆动,风起则怒涛万顷,形神俱怪,故名“怪松坡”,曾建来鹤亭于古松下,鹤之依松,松之招鹤
,性相感而相招。可惜这棵万年松,后来毁于雪压。如今,怪松坡是游人登山必经之路,这里的奇枝怪石,天然成趣。数百棵奇松历经浩劫,或砍或烧或炸或遭雷劈雪压,仅留下几十棵怪枝奇杆的怪松和有“特异功能”的珍奇之松,树龄都在350年左右。当年受封的“五大夫松”已无踪影,明朝诗人孟养浩在《圣松坡》诗中叹惜:“怪松坡上怪松无,虚忆当年五大夫”
父子松
在含羞松旁边,有一对老少相依的“父子松”,约一抱之围,5丈多高。大的像一位慈爱亲和之父,小的像一个稚气未脱的顽皮的小伙,站在父松之下。你看,那父松枝杆虬曲,树冠向子松弯倾,像一位被岁月压弯了腰背的慈父正在对它儿子诉说着什么。也许是在叮嘱它的儿子不要畏惧 世间的风雨冰雪,教它懂得松的正直,要有松的骨气。三百年来,他们就这样扶老携幼,老少相依为命,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。你看,父松爱子松,爱得那么真切,子松对父松,是那么俯首贴耳。不敬重父母者,看了这对父子松,
就会于心有愧而一改前非。大自然的父子之爱尚能如此,何况我们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呢。这里是父子、姐妹结伴同行的游客们特别向往之地,在父子松前拍下一张父子合影,将会是你人生旅途的珍贵纪念。
古老庙
“古老庙”是位于“泉涯喷雪”南面不远的一座庙宇。这里山势险峭,大道不通,人烟稀少,香客不多。
试剑石
也叫万山石,位于九宫山北麓狮子坪的云关古道上,面对狮拥云关,距云中湖2公里,原建有构斯亭。云关古道为朝山神道,梯级石阶,旁崖临阁。
其中有一座巨石耸立路旁,一边被削去十平方米,相传张道清上九宫山开辟道场,在此被巨石所阻,他挥剑劈开巨石,故名试剑石。古诗云:“层崖嗔路障,剑石触锋分”。“万山”二字镌刻在万山石顶中处,是南宋诗人谢枋得所书,他在此赋诗:“万山深处构斯亭,无限峰峦管送迎。愧我品题无妙语,为君(木扁)以山名”。左下刻“曲曲入胜”四字,意为登山神道,回环九曲,而曲曲入胜。中部镌有“拨剑中行”。以上十字皆为行书横刻,剑石下方刻有清代文人金兆仪题刻的“试剑石铭”。云关上方山径右侧,有一石碑“奉劝诸君子——不负初心”。鼓励人们奋力攀登,只要登上九宫,一切都会得到和补偿回报。旁边还有“仙路崎”等多处碑刻,上有试心石,下有仙人床。
云关隘路
云关隘路在云关石刻之上,古为香客进山神路,因其傍崖临涧,常有云雾迷漫,故留下了“万壑风涛撼古松,白云未散碧云封”和“穿云几度达云关”的古诗句。隘路上端有“娘娘庙”遗址。庙前繁花点点,青林涌翠,云飘雾绕,可谓“行为到此顿疑仙”。这条朝山古道沿途奇石耸峙,形成天然有趣的“虎头、石猴、雄狮、观音”等胜景。古道小径穿云破雾,时隐时现,人行石径,如同在天空中腾云驾雾。时而云迷山峰,风吹山似飞,云动石如舞;时而繁花耀眼,恍如蓬莱仙岛。宋代道人懒掘咏怀:“行行行至老山腰,足踏云关万虑消”。